万里长江,险在荆江。
入汛以来,特别是七月下旬以来,长江四次洪峰峰峰相接,直压荆江;数百里荆江干堤险象环生,连连告急。英雄的荆江军民万众一心,与暴虐的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,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坚实防线,谱写出了一曲曲抗洪抢险的雄浑壮歌。
荆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,在抗击特大洪水的日日夜夜,中南海始终和荆江人民心连心。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时刻关注着荆江百姓的安危。
荆江,上起湖北枝城,下至湖南城陵矶,全长300多公里,因流经荆州而得名。这里河段蜿蜒,渲泄不畅,汛期水位往往高出地面,成为“悬河”,加之两岸地势南高北低,全赖堤防御水,是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最频繁的河段,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“心腹之患”。
今年入汛以来,长江上游普降暴雨,湖南也大面积降雨,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涌入洞庭湖,使洞庭湖的出口水量猛增,与长江洪峰汇合,形成叠加之势,上压下顶,荆江大堤水位猛增,全线超警戒水位,螺山、监利、沙市屡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。
汛情牵动了中南海。8月8日凌晨4时,长江著名险段沙市观音矶水位高达44.95米。上午10时,朱镕基总理来到荆州,代表党中央、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向奋战在荆江防洪前线的军民表示亲切慰问。在荆江干堤上,他和温家宝副总理亲自察看了水情、汛情。他说:“我们要树立信心,要相信我们完全有条件、有力量守住大堤。因为我们国家是强大的,党是强大的,人民解放军是强大的,全国人民都在全力支援你们。”
朱总理掷地有声的话语,极大地鼓舞着广大军民英勇奋战,更进一步增加了战胜洪水的信心。
在漫长的荆江大堤上,一个多月来,数十万军民团结奋战,以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经验与洪水展开了生死搏斗。
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上,一个党员一面旗帜,一个干部一根标杆。学堂州围堤是荆州重要的防洪屏障。8月6日,险堤一度出现翻沙鼓水,白龙村180人的抢险队在党支部书记陈锐带领下赶到现场。为了摸清险情,陈锐毫不犹豫地跳入又臭又脏的污水,长时间的探摸后,发现一个直径50厘米的浑洞。经过两个昼夜奋战,终于化险为夷,可陈锐的身上因病毒感染而多处溃烂。
7月21日至22日,石首市六合垸发生堤身贯穿的溃口性特大险情。在群众紧急抢险之时,68岁的老共产党员张成光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,大声疾呼:“快,用大油布护住堤坡,搭成人墙!”10多名青壮民工从堤上的草棚顶拉下油布,近百人跳入水中,用脚死死踩住油布。惊涛,冲击着20多米的人墙;浊浪,将大油布紧贴在江堤外坡上。张成光又紧急叫人来支援,在油布上压砂石袋,从水底一直压到堤脚。这一办法果然奏效,堤外江水漩涡逐渐消失,内堤洞口江水也基本断流。
原荆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光忠、原市水利局长易光曙和原长江修防处处长袁仲实,都已离退休。但是,随着汛情的日益严峻,他们主动请缨,来到了抗洪第一线。7月下旬,洪流直逼公安县南平镇,有的地段水齐堤面、管涌不断,全镇危在旦夕。三位老顾问迅速赶到现场,当即判断出不断出现管涌是因白蚁洞所致,他们带领群众经过5小时恶战,终于制服了险情。
在这场特大洪水面前,普通群众也表现出不平凡的精神风貌。记者在采访中搭乘一辆出租汽车经过沙市大堤时发现险情,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声抱歉后,就冲上前去,扛起沙包,加入到抢险的行列中。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姨妈也提着绿豆汤,拿着毛巾,慰问抗洪大军。
记者在沙市、监利、洪湖、公安等地沿江大堤上采访时,随处可看到“人在堤在,誓与大堤同存亡”的标语,许多党员干部立下“军令状”,决心确保荆江大堤万无一失。
在保卫荆江的战斗中,哪里有险情,哪里就有解放军、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。他们以血肉之躯,在洪水中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。
由于受高水位的浸泡和强压,荆江大堤险情不断。8月3日,报告一个接一个向市防汛指挥部传来:乌林镇小沙角村邻地水塘发现两处大管涌;中沙角村发现三处管涌;王家洲头墩发现管涌;田家口长江干堤堤身外侧出现脱坡。在60余公里的堤段上连续发生4处重大险情。空降兵某部接到救援报告后,20多辆军车满载着500名战士在副政委李良平大校的率领下,从几十公里外的抗洪前线风驰电掣地赶来,一场制服大管涌险情的战斗在小沙角全面拉开。夜色昏暗,军民靠口号声导向;道路狭窄,他们用双手组成运输线;取土困难,他们千方百计多层挖土。经过8个小时的激战,一堵高大的围堰奇迹般地耸起,险情控制住了。而几乎就在同时,三场抢险战斗在中沙、王家洲、田家口打响。经过连续一夜的艰苦鏖战,各处险情都得到控制。
荆江大堤险情不断,官兵们奋斗不止。当长江干堤监利段出现漫堤险情,数万群众危在旦夕时,解放军某部从黄陂、孝感星夜兼程,赶到现场。官兵们不顾劳苦和饥饿,立即投入战斗。营长崔建韦带领5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敢死队,跳到洪水中,潜入江底用沙袋堵塞漏洞。指导员杨善园家中同样遭受洪涝灾害,但是接到前来荆州抢险的命令后,他只是托人给家中寄去500元钱,就匆忙踏上征程。
在荆江大堤上,从将军到士兵,哪里最危险,他们就奔向哪里。解放军和武警官兵、公安民警,暴雨中排险堵漏,堤坝上挑灯夜战,风浪里飞舟救人,高温下抢运物资……鲜红的军旗始终飘扬在荆江抗洪第一线。
在荆江北岸大堤上,饱经水患的荆江人民修建了一座镇水塔,祈望它能镇住洪魔,带来平安和福祉。但是,暴虐的洪水曾经一次次击碎人们的良好愿望。据荆州地方志记载,从明朝初期到解放前,荆江大堤共溃口91次,平均每6年一次,“浮尸满城,哀鸿遍野”,“瘟疫遍地”,“其情其状,惨不忍睹”。
建国以后,新中国加强了荆江大堤和荆江分洪区的建设,在抗击1954年特大洪水时,首次启用了荆江分洪区分洪,保证了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今天,荆江地区在遭受百年罕见洪水的袭击下,水位不仅超过1954年,而且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。但是,记者看到了与历史截然不同的景象:堤外,洪水汹涌,波浪滔滔;堤内,群众情绪稳定,一派安详。
8月9日晚,记者在荆州市内看到,这里霓虹闪烁,人流如织。西门古城墙下,许多老人仍然和平日一样在休闲聊天。一位老人说:“洪水当然厉害,但有那么多解放军和干部在死守江堤,听说朱总理、省委书记、省长都到这里亲自指挥,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!”
记者驱车荆江分洪区所在地公安县,在被称为“安全岛”的县城,街道两旁的商店照常营业,餐馆生意依旧,儿童乐园里,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耍着。在荆江分洪区人员安全转移指挥部外面,一位冷饮摊摊主说:“县城有堤防保护,大家都在保堤,我们这里是安全地带,不怕。”在菜场、商店里,物价没有出现高涨的情况。居民区人心安定,秩序良好。
10日下午2时,长江沙市水位已经回落为44.66米。但是,具有与洪水搏斗丰富经验的荆江人民并没有丝毫的松懈。指挥部里,一道道措施再落实、兵力再部署的命令不断发出;大堤上,五步一岗,十步一哨;坐哨,流动哨,哨哨相连。荆江人民正以百倍的警惕,发扬连续作战精神,迎接更加严峻的考验,誓夺防汛抗洪的彻底胜利,向江总书记、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。
(新华社荆州8月10日电)